(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个世纪,一个甲子年前,祖国大地连着三年自然灾害。到处都是干枯的庄稼,有草的地方都被大家的镰刀割得干干净净。“用寸草不生来形容,真的不为过。”有去世的老人曾这样告诉过我。一对母女,女儿不过十四五岁,饿得黄皮寡瘦的,稀疏的头发像稻草窝堆在头顶。母亲也饿得皮包骨头,脸还黄黄的,一看就是有病的样子。母女俩逃荒到我们这里,走到何老三家门口,倒下了。何老三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范畴,他当时正好在家。他一看母亲倒下了,连忙把人背进屋子,舀了一碗凉水,给母亲灌下去。母亲咕咚咕咚喝下去,出了一口气,醒过来了。醒过来的母亲得知何老三没有娶亲,就拖着腿,在何老三家里拐了一圈。三间屋子是何老三的父母留给他的,一口灶台上架着一口铁锅,灶沿边搁着两个缺口的碗,上面的玉米糊糊还没洗干净。房间里一张木床上,垫着的谷草掉下来,拖到地上。没有米缸,装谷子的围席里面什么也没有。小姑娘名字谐音唤做母兰。这个姓在我们方圆百里是唯一,说明母女俩从很远的地方来,具体哪里,母兰也不记得。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史载:母姓早期主要生活在山东一带,汉唐之间在山东东部形成郡姓望族,以平昌郡为郡望。后因战乱、仕宦、移民以及明清之际闯关东等原因,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由此可证,母兰可能真的姓母。结婚后,何老三没有因为母兰是个孤女就对她喝来喝去,更不像其他男人那样,只做户外的活路,家里全部推给母兰。反而,他尽可能地对母兰好。劳作一天后,回到家,何老三会帮着烧火,舀水做饭。还手把手地教母兰做针线活,愣是凭着一番耐心,把一个小姑娘教成了一个能干的“婆娘”。何老三还把家里的能吃的都尽着母兰吃,等母兰吃饱了才动筷子。何老三原本是个懒人,但自从有了母兰后,变得很勤快,里里外外把一个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了孩子后的何老三,更加勤快了。走路带风,进进出出一把柴一把菜,来来去去一挑粪一担水。两个女儿出嫁了,剩下儿子该娶媳妇了。何老三却病倒了。人先是感到无力,做不了重活,人也越来越瘦,还喊头疼,中药也止不了疼。有时候整夜地喊,从床上滚到地上,看得人眼泪汪汪。实在受不了,何老三在一个深夜,跳进了门口的池塘。母兰流着泪埋葬了丈夫,家里这些年因为给何老三治病,欠下了很多债,人财两空。兜兜转转这么些年,母兰又回到遇到何老三时的境况了。在两个姐姐的帮助下,凑了几十块钱彩礼,二十岁那年娶了媳妇,两年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现在大多数时候,天色阴郁的房屋下,一团一团的光在低矮的云层融合,像灰调的调色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母兰看着蹲在屋前的石阶上的儿子,愁容满面。自己是个苦命的孩子,爹爹走得早,为了一只兔子,母亲把自己嫁给了何老三。成家后,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两个人相依为命,苦中作乐。生下三个孩子后,生命好像有了动力。丈夫的去世,再度给了她狠狠的打击。跟着儿子媳妇孙子生活,也算是有盼头的,可现在,孙子没了,媳妇疯了,儿子也没了精气神。这日子,还怎么过?她这样的情形,难道不属于“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吗?古人说的一个人一生最悲惨的三件事,她遇到了,还加上晚年丧孙子,真的是悲上加悲了。看余华的《活着》,我总觉得,母兰的一生,是不是另一个“富贵”呢?不过,富贵是从荣华富贵中走到最后的境况的,母兰的童年,虽然差得多,但晚年,比富贵好。据说,他们家被村里评为了低保户家庭,每个月三个人都有点儿钱。虽然少,但总比没有强。这也算是悲惨生活中的一点亮吧。终究,国家还惦记着他们一家。又据说,村里安排母兰的儿子扫镇上的大街,每个月有600元钱收入,能缓解媳妇吃药的花费。这样看起来,母兰的晚年比富贵的晚年好得多吧?愿他们的生活,能安稳平和。祈祷!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