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区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与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是在近日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举办的第二届碳中和国际合作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他指出,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上升1.2℃,减排行动刻不容缓。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副院长顾骏表示,近年来全球多地的高温、热浪、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已经对工业、农业、交通、海岸,甚至国家的安全多方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自20世纪中期以来,有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也意味着,实现碳中和是人类应对深层危机必经的过程,是大势所趋。
顾俊表示,目前已经有148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8%的二氧化碳排放,92%的GDP和85%的人口。
中国机电商会会长张钰晶表示,当前,全球实现碳中和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实现净零排放核心技术挑战、新能源产品供应链挑战和全球资源协同挑战,而立足于中国,如期实现碳中和同样任重道远。尤其是如何平衡降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坚信绿色低碳发展并不仅停留在概念与理论上,而应当反映在产品、技术、管理、市场、投资、金融、贸易等各个层面。
对此,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级专务王旭升表示,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各领域竞争的基本门槛,绿色低碳发展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先决条件,甚至关乎企业的生存权利,在绿色低碳上率先突破,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
伴随着全球减排共识的达成和深化,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已经从国家、行业和地区层面加速向企业层面下沉和分解。国际社会对从包括强化企业气候责任、提升气候信息披露、加速金融支持等方面对于企业减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现在向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全范围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海涛表示,北京经开区以占全市0.35的土地,贡献了近30%的工业增加值,是名副其实的实体经济主阵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园区金风科技智慧园区。目前,区内绿色工厂已经有了33家,数量位居北京市第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仅为北京市能耗一半,是全国的四分之一,水耗常年保持在4立方米左右,用水效率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前沿,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气候竞争力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转型路线图,提升与国际接轨的气候治理能力,加大低碳科技研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从而塑造企业气候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地球可持续繁荣。”张晓华说。(记者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标签: